基地建设定位于教学、科研、社会服务及农业文化传承于一体。承载着学校教学科研、农业科技成果示范转化、现代农业人才培训、农业科普教育、农业观光等功能。
基地围绕农学、植物保护、农业资源与环境、园艺、食品科学、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开展建设服务于教师教学、科学研究,有利于提高教师农业科技创新能力。基地具有现代农业示范与农业文明展示功能,通过实践与培训,学生可以提高技能水平,体验农业生产乐趣与挑战。基地为非农专业学生提供了农业科普教育及农业观光的机遇及场所。
基地根据教学进程、季节特点,合理规划,灵活种植多种农作物,最大限度满足教学科研需求。
基地规划为四个种植区:
粮食作物种植区:小麦、玉米、谷子等作物
经济作物种植区:棉花、大豆等作物
饲料绿肥作物种植区:苜蓿、苕子、三叶草、黑麦草等作物
中药材作物种植区:野菊、紫苑、野菊、板蓝根等作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