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职校教师风采】躬耕不辍陈芬芬

发布时间:2025-08-27 来源:宣传部 点击数:14


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,彰显新时代教育者担当,我校开展“榜样同行·朴真育人”教师风采活动,激励青年教师对标先进、见贤思齐。全体教师秉持教育初心,恪守师德规范,以精业笃行之姿深耕教学,以昂扬风貌在育人岗位上续写教育华章。本期教师风采专栏带您走进师德师风宣讲团,一起来看看陈芬芬老师的感悟吧!

五年前,初登高职校农学教学部的讲台,凝望教室里一双双年轻的眼睛,我心潮澎湃——教师梦终于成真!然而,从他们眼中闪烁的憧憬与潜藏的迷茫里,我深知: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知识,更是心灵的成长与梦想的启航。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职教教师?答案,我在身边众多优秀前辈身上逐渐找到,他们都深刻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。

守护心田:以爱为犁,破开迷惘

班主任是教师的必修课。入职初年,有幸跟随刘召乾老师学习班级管理。他教会我:点燃自信,方能激发学生潜能。这份感悟,在2021年我亲自带班时,成为我的信条。

陈1.jpg

陈2.jpg

这是去年全国职业院校智慧农业种植大赛决赛的与汪一鸣、王艺腾和山志澄同学的合照,他们中两人是国家奖学金得主——这是刚入校时他们敢都不敢想的。汪一鸣是我班学生,初入校时,他内敛、不善表达、有些自卑、迷茫。我常常与他谈心,帮他规划学业,让他担任学习委员,鼓励他积极参加校园活动。渐渐地,他找到自信,笑容回到了脸上。

有一次蔬菜嫁接技能大赛选拔,他刻苦训练却仍然落选。他发来微信:“老师,对不起,让您失望了。”那份敏感与柔软,让我心疼。我告诉他:“没关系,机会还有。”转机出现在学院组队参加智慧农业种植大赛,我立刻推荐了他。他也不负众望,在42天的生菜种植中,每日认真记录参数、观察长势、主动钻研。疫情期间,他每天骑行一小时往返学校,从未言累,最终团队荣获三等奖。次年,他带领学弟学妹再夺二等奖!去年,他与队友又勇敢挑战不熟悉的农业物联网领域,并且主动承担最难部分,经过刻苦备赛,最终在60多支中高职队伍中勇夺二等奖!

技能成就重塑了他的自信,也让青春拥有了更多可能。学生的蜕变,非一人之功,背后更离不开专业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。学校众多朴实敬业、甘于奉献的前辈们,不仅是学生,也是我们专业与教学之路的灯塔。

躬耕田野:以身为范,笃行不辍

de3e3013ddd6c9c0991d49c9bcfbf8a2.jpg

2715ac922d42aba4d241ce2395c1cb3c.jpg

晴耕雨读农场理实一体化教学成果展示会成功举办,琳琅满目的成果,凝聚着师生的汗水,映照着他们脸上的自豪。看着又大又红的鲜桃,回忆起果园初建时,那时果树幼苗需精心养护,专业课老师们便成了“果园常客”,尤其是果树专家唐老师、高主任和植保专家冯老师等。课上,他们手把手传授学生技能;课下,又亲自修剪整枝,防治病虫害。前辈们以躬耕教坛的赤诚之心、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,不仅培育了累累硕果,更滋养了一代代学子的成长沃土。

走出果园,便是大田。田间实践与劳动课是农学部的日常。烈日下,翻地、除草、搭架、识病虫……每一项都是体力考验。面对娇惯的学生,退缩的眼神、瘫坐的身影时有出现。但田间总有一道道不曾停歇的身影——那就是我们的专业课和班主任老师们。他们默默劳作,汗水滴入泥土,也滴入学生心田。渐渐地,抱怨少了,朴实地互相鼓励多了起来。这份做给他们看的笃行,胜过千言万语。

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,这正是教育家精神最朴实的注脚。老师们的无私奉献也让我懂得:教师的责任,不仅在校内,更在广袤乡野。

播撒乡野:以技为种,服务振兴

8d15e0834c8f0d9383761177081469e1.png


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专家老师们深入田间进行生产指导,农业技术唯有在田野生根,才能化为振兴乡村的力量。有一次长沟镇推行玉米大豆间作,村民对技术规范茫然无措,专业老师立即深入田间,耐心指导讲解,解了农户燃眉之急。

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:推广优新种植模式,普及绿色防控技术……每一次深入,每一次指导,都是将教育的根系扎进乡村振兴的沃土。当课堂幼苗在乡野落地生根,当知识清泉流入干渴田地,教育便拥有了改变大地的磅礴伟力。

作为老师,教育家精神是我们多重身份的执着熔铸:作为班主任,我们是心灵的引路人,破开迷雾,唤醒自信;作为专业教师,我们是知识的播种者,更是笃行的示范者,于泥土芬芳中诠释“知行合一”;作为服务者,我们是乡村振兴的微光,在阡陌间耕耘希望。

土地,从不辜负真诚的汗水;岁月,必将铭记执着的守望。让我们继续深爱这片土地,以心为田,以爱为犁,以技为种,以身为范,为了田野上那生生不息的希望——躬耕不辍,守望无悔!


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