筑牢青春防线,共建平安校园——我校成功举办“拒绝校园欺凌,法不向不法让步”专题法制讲座

发布时间:2025-09-27 来源:学生处(武装部) 点击数:15

为切实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,拧紧学生“安全思想阀”,筑牢校园“平安防护网”,从源头预防和化解校园欺凌风险,着力营造文明有序、和谐友善的育人环境,9月25日下午,我校特邀济宁市拘留所政委、四级高级警长王建坤,所长刘国锋及警官张德浩三位同志,在东校区大礼堂为我校师生开展“拒绝校园欺凌,法不向不法让步”专题法制讲座,以法治力量为青春成长保驾护航。学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杨卫国,校务委员、安全管理处主任王汝相出席活动,学生处主任陈晨主任主持。

图片15.png

杨卫国校长强调了法治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基石作用,指出其不仅能帮助学生明确权利与义务、树立敬畏与自律意识,更是营造和谐校园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。讲话期望学生能将法律知识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、约束自己,最终在法治的阳光下成长为有知识、守规则、敢担当的优秀青年。

讲座中,张德浩警官结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,以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为载体,将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的“校园安全课”。他从“什么是校园欺凌”的核心定义切入,通过漫画图解、场景还原等方式,系统剖析校园欺凌的多元表现形式——既直面殴打、推搡等易察觉的肢体欺凌,更聚焦言语辱骂、孤立排挤等“隐性伤害”,尤其针对当下频发的网络造谣、恶意P图等网络欺凌行为展开重点解读,用“身边事”警示“身边人”,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可感可知,迅速抓住全体师生的注意力。

针对“遭遇欺凌该如何应对”这一关键问题,张德浩警官结合多年执法经验,总结出清晰实用的“三步走”应对策略:

1. 勇敢说“不”,及时求助:面对欺凌时保持冷静,明确表达拒绝态度,坚决不做“沉默的羔羊”,第一时间向班主任、家长或学校保卫部门报告,借助信任的力量打破困境;

2. 机智周旋,确保安全:若双方力量悬殊,优先以保护自身安全为首要原则,避免与对方正面冲突,可通过转移话题、假意顺从等方式缓和局势,寻找机会脱身或向周围人呼救;

3. 保留证据,依法维权:强化证据意识,遭遇网络欺凌时及时截屏、保存聊天记录,遭遇肢体欺凌后保留伤情照片与医疗记录,为后续通过学校调解或法律途径维权留存关键依据。

1758939772269021660.png

讲座尾声迎来全场高潮——集体宣誓环节。在张德浩警官的领誓下,全校师生整齐肃立,右手握拳高举过肩,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共同宣读《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防欺凌誓词》:“我是新时代的学生;遵守学校纪律,正视社会法律;远离不良恶习……”激昂的誓言回荡在礼堂上空,不仅是对抵制校园欺凌的郑重承诺,更凝聚起共建平安校园的集体共识。

此次专题法制讲座犹如一场“及时雨”,既为学生们厘清了校园行为的法治边界,提升了识别、防范欺凌的实践能力,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“法不可违、善不可失”的种子。讲座结束后,同学们纷纷分享感悟:“以前以为‘开玩笑’的话可能也是欺凌,以后会注意自己的言行”“知道遇到危险该怎么保护自己了,也会提醒同学一起远离欺凌”。

下一步,我校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,持续深化法治教育与校园安全管理,通过主题班会、情景模拟等多元形式,推动防欺凌教育常态化,让青春在法治护航下向阳生长。

摄影/张嘉铄 | 撰稿/周炫志 | 审核/陈晨 | 终审/杨卫国

TOP